雷竞技RAYBET·(中国)官方网站

雷竞技RAYBET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精选5篇)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3-08-13 18:45:06

  雷竞技RAYBET在我国大学生群体是较为特殊的,他们往往忙于过重的课业负担或者是研究,而对于体育锻炼多数人都忽略掉了,但实际上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健体魄则是必需的。

  高等教育阶段,体育锻炼是学生学习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体育锻炼对于每个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形成也至关重要,大学阶段的体育锻炼属于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但能够提高其体质,同时学生还可以将体育教学中掌握的体育技能在锻炼中进行巩固,逐渐的培养起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还可以借助体育锻炼提高坚毅、耐力等,这些对于学生后续走入社会服务都起着积极的意义及作用。

  首先,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每天都处于繁重的学习和研究当中,但是要学习和生活更好就需要以强健的身体作为基础,另外一个方面学生还需要有强健的身体去抵抗各种疾病,那么体育锻炼则是为学生健康身体打下基础的一个重要渠道。

  其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心理素质,体育锻炼更深次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我们强健身体,在锻炼的过程中还考验着锻炼者的毅力和耐心等,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必然会造就一定的心理素质。比如,参加长跑锻炼能够增强人的韧劲和耐心,而这些品质反过来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及学习效率更高。

  最后,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锻炼还可以是放松身心的一种途径、娱乐的一种方式,塑造体型的过程等等,所以体育锻炼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作用重大。

  实际对于高校来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教学的,另外基于体育锻炼对学生起到的各种积极作用,作为高校的领导是应该对公共体育给予足够重视的,但是笔者了解到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领导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都不够到位,这就会影响到教师体育锻炼监督指导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态度作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从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来看,其中男生比女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并且有将近一成的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动机作为参于活动的内部动力,属于学生的内部思维,参与体育锻炼是的动力应该是由体育的功能决定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当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体测达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和态度,容易导致一旦学生体测达标后就不再参与体育锻炼的现象,自然也就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

  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中乒乓球、羽毛球这类室内的项目较为受欢迎,男生则侧重选择篮球和足球,而武术等能够体现民族精髓的体育锻炼很少有学生喜欢,参与率非常低,很多西方的体育项目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欢迎,这种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受到西方体育文化排挤的现象必须要引起重视。

  当前的大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是比较充沛的,他们对于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也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却仍旧有很多学生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学生对于课余时间的自主安排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无法让自己自主的时间体现出实效性,在没法保证体育锻炼时间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的价值观念。

  当前体育锻炼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跑跑步,踢踢球的简单项目了,很多高层次的体育锻炼项目都是收费的,但是当前的很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理念仍旧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非常的保守,很少有学生会在体育锻炼上进行消费,整体的学生体育锻炼很难向着高层次上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健康新的定义,健康已经不仅仅是“弱”和“病”的简单否定,而应该是身心上的良好状态。体育锻炼一方面能够促进身体的生理机能水平发展,另外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对素质性格的良性形成和发展,引导形成积极的心理。大学生作为较为特殊的群体,从身心上来看他们已经是成人,但是其却还没有收入,所以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体育消费有着一定的难度,那么要改善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中存在的种种不足,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进行体育消费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作为高校来说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的体育场馆及设施进行完善,在资金和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的保证体育器材的完备,另外还需要对体育场馆的器材和环境做好保障工作,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器材需求的调研工作,及时的更新体育器材来保证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对器材的需求。其次,作为高校来说还应该积极的去帮助学生形成先进的体育消费理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娱乐、一种享受,是值得我们投入金钱和时间去换取健康的项目。

  2.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作为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海报、体育课程等将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等健康的体育理念在师生中进行普及,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健康讲座中进行体育锻炼作用及意义的宣传,使得学生从观念及意识上去学会利用自主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积极的开拓、创新民族体育项目: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了当前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是不太受学生欢迎的,那么作为高校来说,其在民族体育项目传承方面具有不可妥协的责任,笔者建议高校可以选取出一些气氛相对较为活跃的民族体育项目,结合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新的体育项目的开发,从而去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民族体育项目锻炼中来,将民族体育的特色充分的发挥出来,营造出具有特色的体育锻炼氛围及环境。

  4.高校应该定期的e办一些促进体育锻炼的赛事及知识竞答类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能够同知识竞答类的活动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及提升学生对体育的欣赏能力。

  5.营造出全员体育锻炼的氛围:高校可以在学校食堂或者是宿舍安装上电视,定期进行体育赛事的播放,让学生每天都能够接触到体育,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面向学生宣传一些全民马拉松等项目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全民赛事当中,在高校中营造出全员体育锻炼的氛围,打造出和高校相适应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主动的投身到体育锻炼当中来。

  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特殊人群,其健康程度是国家的发展及学生个人的发展的基础,所以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那么面对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种种不足,需要高校从软硬件各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使得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愈来愈高,高中生长期的心理压力困扰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现象的产生。本文选择了“体育锻炼与高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一专题研究,旨在对造成青少年心理压力的诱因及其解决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广州和北京两地的异同点,以探讨不同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经常参加者在心理压力的诱因和困扰程度上的差别,进一步探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以便寻找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张小燕博士提供的“青少年的生活情况问卷调查”对京广两地的200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该调查问卷已被社会和体育科研部门认可)。共发放问卷2009份,回收1968份,回收率达98%。去除无效问卷32份,有效问卷1936份,内容效度为8.43,问卷调查效度较高。为保证问卷调查的信度,通过对136位学生像个两星期的反复测验,r=0.957,(P

  3.数理统计法。调查所得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程序进行分析处理。

  4.测试对象。北京4个城区的普通中学,从高一到高三年级的1040名16-19岁的学生,广州地区的969名16-19岁的学生,共计2009名测试对象。调查中我们将那些每周除体育课之外,还参加体育活动2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受试者列为经常运动群体,不足上述要求者为不经常运动群体。对这两类群体进行测试分析对比。

  1.京广两地青少年心理压力的诱因及其困扰程度对比。我们根据当前的社会现状将有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的种种因素归纳为12种,即1.家庭,2.学业/功课,3.考试,4.同学关系,5.师生关系,6.朋友关系,7.生理问题,8.金钱/经济,9.个人前途,10.情感问题,11.环境污染,12.黑社会。让受试者根据每种因素对自己心理的困扰程度由轻到重进行回答,将回答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按地区来看,北京和广州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压力的人均在80%以上。从困扰程度来看(表1),除了环境污染一项北京学生得分高于广州之外,其余项均是广州学生得分高于北京。两地前3位诱因完全一样。

  2.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压力诱因及其困扰程度的比较。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将受试者分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者和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者两个群体。表2是北京地区1040名青少年不同运动群体心理压力困扰程度的比较情况,可看出在12项压力诱因中有9项是不常参加运动群体的压力困扰程度高于运动群体,并在前6项主要诱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3是广州地区969名青少年不同运动群体心理压力困扰程度的比较情况,可看出在12项压力诱因中有10项是不常参加运动群体的压力困扰程度高于运动群体,并在第1、2、3、4、6、7、9项主要诱因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参加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压力的缓解和减轻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经常合理地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1.结论。(1)北京和广州两地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在困扰程度上广州青少年略高于北京青少年。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诱因是考试、学业、个人前途、家庭、金钱和环境污染等;(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其心理压力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者。

  2.建议。(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学校应适当增强青少年体育运动锻炼,促使其身体和心理能够正常、健康地发展;(3)学校除了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还应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青少年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欧阳霞:《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探析》[J].青少年研究,2005(1);

  据对应届毕业生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凡是在学校能坚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毕业后大都能坚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保证了体育的强健和精力充沛,成为社区体育活动的骨干和工作单位的骨干。医学生是祖国医疗事业的建设者,担任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研究医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关注医学生体育健康意义重大。本论文中“运动缺乏”是指每周锻炼次数或每次持续时间

  采用文献资料法,阅读大量文献,对体育锻炼相关的知识有一定认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川北医学院共400名在校医学生其中男生120人,女生280人,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2岁。其中,大一120人,大二160人,大三120人。采用问卷形式对医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为92.5%。统计用EXCEL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调查显示,56.7%的医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较重要,35.4%的医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而且95.41%的医学生认为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对自己有益处,94.59%的医学生认为自己需要进行体育锻炼。这表示绝大部分医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是足够的,也明白自己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从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来分析,10.27%的医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没兴趣,60.54%的医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般。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实际参加的积极性的反差,当代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上是足够的,但是在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从表1可知,女生中除体育课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高,每周参加三到四次的比例比男生低,每周参加一到两次和五次以上的体育锻炼男女生只有轻微的差异,是随机误差所致。男女生都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而且女生比男生更缺乏体育锻炼。由表2上显示大一,大二,大三在体育锻炼的频率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同年级都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而且不同年级的医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是相近的,并不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

  调查显示,75.95%的人在半年以内,其中还包括除体育课外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的人。13.51%的人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为半年至一年,6.22%的人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为一年至两年,1.89%的人已经坚持体育锻炼最长时间为两年至五年,2.7%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为五年以上,这些数据显示大多数人没有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另外72.97%的人没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只有26.76%的人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这说明大多数的人进行体育锻炼是没有计划没有规律的。再对比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和没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两者坚持体育锻炼时间的长短,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中68.69%的人已坚持锻炼的最长时间为半年以内,而无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中78.52%的人已经坚持锻炼的最长时间为半年以内。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中坚持已坚持最长时间为半年至一年,一年至两年,两年至五年,五年以上,这几种情况所占的比例都比没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所占比例高。从这里可以得出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比没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更能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

  调查显示,87.30%的医学生选择在晚上进行体育锻炼,20.27%的医学生选择在下午进行锻炼,4.59%的人选择在早上进行锻炼,2.70%的医学生选择在中午进行锻炼。大多数的人因为课程安排,时间等原因选择在晚上进行锻炼。85.95%的医学生选择在学校操场上上进行体育锻炼,只4.59%的人选择在校外健身馆锻炼。这表明学生选择的体育锻炼场地相对集中。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是大家通常选择进行体育锻炼的前三种方式,其中79.73%的人会通过跑步进行体育锻炼,而会通过健身生器材进行体育锻炼的只有3.78%的人。说明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方式较单一,缺乏多元化。67.30%的人是和朋友一起锻炼,23.51%的人独自锻炼,只有2.70%的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说明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一般是几个人一起参加,绝大多数人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指导。

  从表3可得出男女生在体育锻炼目的上存在差异性,男生锻炼的目的按从高到低排名为强健体魄,缓解压力,健身塑型与减肥减脂并列,热爱运动。女生锻炼的目的按从高到低排名为减肥减脂,健身塑形,强健体魄,缓解压力,体育考试要求。

  促使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从高到低排列为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自己的兴趣,同学朋友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很少或不参加医学生育锻炼影响从高到低为个人意志不坚定,学习忙没有时间,自己不喜欢运动,没有小伙伴一起参加,缺乏场地,缺乏器材。

  医学生虽然体育需要很强,可是自身的体育行为却很少,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且缺乏体育锻炼的现状。对此我们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应经常定期开展趣味的体育活动,和各类赛事,实行奖励制,给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以体育课为单位,增加体育课锻炼的项目,使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并感兴趣的锻炼项目。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锻炼会更加规范科学。

  绝大多人个人意志不坚定,难以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而且大部分人没有规律没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所以我们可以以宿舍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团体的运动项目,比如丢沙包,打羽毛球等让学生养成一种运动习惯也解决了个人意志不坚定和没有伙伴一起参加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开展“长期正确运动”的知识讲座,邀请体育老师普及和宣传长期锻炼的益处和正确的体育行为。并且请同学分享长期锻炼的经验,倡导终身运动的理念,强调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

  [1]何元春,李钢.论课余体育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04).

  [2]田向阳,石建辉等.北京市城区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04).

  通过在学校图书馆和CNKI数字图书馆上查阅有关学校体育锻炼方面的文献资料,获得了有关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面的理论基础,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归纳,获取本研究课题的核心内容。

  为了获取重庆市中职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自己设计了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的问卷,对近5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490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为460份,有效率为92%。

  从表中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男生中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1.5%,比较喜欢的占44.9%,一般的占25.6%,不喜欢的的占8.0%,而没有男生讨厌课外体育锻炼。在女生中,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占14.4%,比较喜欢的占41.2%,一般的占34.5%,不喜欢的占7.8%,讨厌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1%,只有2.1%的女生讨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看出大部分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都持有积极的态度,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参与态度是积极的,但有部分的学生在思想上还未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对男生和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比较,发现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持有的态度是不一致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持有的态度积极性高于女生,对于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需要加强引导。

  重庆市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与研究何平(重庆市荣昌县职业教育中心)从表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来,女生对健美操兴趣很高,占调查总数的20.8%,而男生对健美操的兴趣较低仅占调查人数的1.0%。女生喜欢健美操的原因可能是这个时期的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形态看得很重要,不希望发胖,但又不喜欢剧烈运动,而且大多数女生害怕胖,在体重逐渐增长的情况下,不得不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因此,他们选择了健美操,而健美操这个项目不受环境的影响,也可以在室内进行。而男生首选的项目是篮球占28.8%,这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篮球项目属于身体对抗项目,更符合男生的好斗性格。同时在表中也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一些传统项目例如:武术和跆拳道,学生喜欢的较少这是对我国发展传统体育项目不利。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来建设相关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体育锻炼场所,同时也应该提倡推广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从事体育活动最最主要的动机排序是:追求自身全面发展,减肥,强健体魄,缓解压力,掌握体育技能,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从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排序可以看出他们体育参与的动机丰富多彩,追求的目的是多样化的。从表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主要集中在追求自身全面发展,这种情况占调查总数的56.1%,为了减肥的占总数的47.9%,为了增强体魄的占调查总数的45.4%,缓解压力的占调查总数的37.4%,掌握体育技能占16.3%,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的占调查总数的11.2%。之所以产生这些这些动机,这是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密切的关系,这说明中职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2.4重庆市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课外体育锻炼频数是反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主动性,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越高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越强,频数越低反应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越低。从表中能够看出,男生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占总数的8%,每周锻炼3~5次的21%,每周锻炼1~2次的占总数的42.2%,每周不参加锻炼的占总数的28.8%;而女生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占总数的7%,每周锻炼3~5次的占总数的19%,每周锻炼1~2次的占总数的39.4%,不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占总数的34.8%,可见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每周锻炼1~2次是锻炼的主要的频率。

  1)重庆市中职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是较积极的,认识是较高的。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参与态度有待进一步教育引导。在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普遍存在兴趣。女生最喜欢健美操,男生最喜欢篮球,而学生不愿意从事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追求自身全面发展,其次是为了减肥塑造形体。学生从事锻炼的形式主要是随意性锻炼,随机性比较大,其次是与朋友一起去锻炼。3)在学生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上,男女生主要是每周锻炼1~2次,这可能是受学生学习任务的限制,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男女生主要锻炼的时间段不确定。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保定市区成年人中选出40~59岁年龄段群众就参与体育活动基本情况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40~59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为研究对象,主要了解这一群体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锻炼目的、健身项目和场所的选择及锻炼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发展建议。

  40~59岁成年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也是家庭的重要支柱,他们体质的好坏和健康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承受各种压力。了解这一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进一步贯彻《体育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制定相关体育法规政策及提高居民体育锻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保定市北市区、南市区和新市区三个行政区内40~59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为调研对象,男女共3000人。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对保定市40~59岁年龄段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基本情况等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保定市40~59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1054人(占总人数的35.1%),保定市40~59岁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男女比例分别为:男性58.4%,女性41.6%,男性高于女性。由此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性别差别较大。女性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一般家庭中通常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劳动还要抚养教育子女,没有充足的锻炼时间的保证,所以相比较男性来讲女性锻炼的人数较少。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高居首位(32.2%),排在2至7位的依次是调节精神压力17.1%、消遣娱乐15.1%、减肥健美14.1%、防治疾病10.7%、交际会友8.6%、其他2.2%。可以看出保定市40~59岁普通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的比例较高于其他各项,而参加比赛的人数为零,说明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体育的竞技功能已逐渐淡薄;同时有部分人认识到体育锻炼在调节精神压力、消遣娱乐、减肥健美、治疗疾病等方面的作用,较为可喜的现象是,对于体育的社交功能也为这一群体所接受。

  上述情况表明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比较丰富,不仅停留在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程度上,而对体育锻炼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也有进一步的认识。

  调查统计显示,40~59岁年龄段的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工作忙、无兴趣和家务重而没时间。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是家庭的支柱,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面临紧张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繁重的家庭生活负担等多方面压力的困扰,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从性别差异来看,这一年龄段的男性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30.8%),同龄女性则主要是因为“家务重无时间”(32.62%)。工作忙及家务繁重固然是实情,但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对体育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不能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才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这说明人们潜意识地还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个角度说明女性居民的传统家庭意识使其不能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场地设施也是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因素;缺乏专人指导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我国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三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以上。统计显示4O~59岁成年人每周每天参加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者为29.4%,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由此表明,这一群体的成年人体育参与的意识淡薄而且积极性较差,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少还频率低,多数人达不到体育人口的要求。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统计中,每次锻炼30~60min者最多(占51.31%),其次为60min以上者占35.95%,不足30min者占12.29%。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统计中偶尔锻炼的最多(占37.8%)。

  上述情况表明,保定市40—59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仍有部分居民(12.29%)在体育锻炼的时间上达不到体育人口每次锻炼30min以上的要求,有53.5%%的居民在体育锻炼的次数上达不到我国体育人口每周锻炼三次以上的标准。这说明保定市4O~59岁参加体育锻炼的普通居民中有一半的人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对体育锻炼活动坚持不够。

  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受体育锻炼项目的影响,居民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决定了场所的选择情况。由于保定市40~59岁居民大多数选择健身器材和慢跑为主要锻炼项目,因此在场所的选择上,广场和公园占首位;其次是公路或街道。

  体育场馆和设施对居民的开放程度以及收费标准也影响着居民对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市经营性体育场馆占9.1%,绝大部分场馆设施分布在学校系统(占76.11%)。目前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及开放的时间受到一定限制,而社会上的体育场馆及俱乐部在开放的同时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达到自身维护和运营的目的。使得居民多数都选择一些不收费或低收费的场地进行健身活动。可见,居民个人的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影响对体育锻炼的投入。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保定市40~59岁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单调,多数人选择公共健身器材和跑步等简单易行、技术简单及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同时消费水平比较低的体育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单调的运动项目会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应在现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一些时尚的简单易炼的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居民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居民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社区体育指导员是指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人员,是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调查结果显示保定市20.7%的居民所在的社区或锻炼场所有社区指导员,但是专业的体育指导员所占的比例也不高,有许多都是体育爱好者或是熟悉某一体育项目的擅长者,从而不能指导居民进行科学的运动,有时不但达不到健身效果反而会危害健康,这是影响社区居民进行参加体育锻炼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据相关资料显示:保定市共有单项体育运动协会28家,体育俱乐部23家,体育指导站30个,但70%以上的体育场馆或体育协会只为本系统服务,即便对外开放的在时间上都有较严格的规定,要满足大多数居民的锻炼需求是不现实的。

  此外,还有健身器械的维护问题,大部分社区体育器械过于陈旧,对于一些有一定使用寿命的器械没有严格限期的更换或淘汰,再有一些器械由于常年风吹雨淋保护不善锈迹斑斑,让参与锻炼的居民望而却步。有些器械的损坏是由于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未能清晰地注明,导致健身者不合理地使用或错误地使用从而影响到器械的使用寿命。

  居民的体育活动有很多组织形式,因为每个人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都不相同,所以自发组织体育活动的方式最受欢迎。这是因为首先时间上来说比较灵活和自由,除了老年人外,中青年人群,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的时间参与到体育部门或居委会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其次,有的人就是喜欢自己自觉地参加锻炼,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所以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从而满足不同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

  除了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外,中年人群工作压力大、家务繁重和对体育功能的片面认识及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体育功能的宣传力度,使居民对进行体育锻炼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促使更多的居民进行体育锻炼。

  通过问卷分析得出结论:目前,保定市40~59岁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较淡薄,参与锻炼的比例不高;居民对体育运动概念理解狭隘,体育有关部门对体育宣传的力度不够,这一年龄段居民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也是家庭的重要支柱,所以工作及家务的繁重是居民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促进身体健康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但缺少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影响保定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没时间、缺乏体育场地设施及经济条件限制也成为制约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居民目前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以对场地,器材均要求不高的项目为主,活动内容较单一;活动场所比较随机,与居民生活环境相关联。

  为此,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群众健身的重视程度,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加国民体质监测投入,完善监测网络并尽快制定统一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为群众的体育健身提供更好的服务;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高体育健身的社会化程度,发挥多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体育锻炼的社会化程度,组织影响大、效果好的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及健身活动,营造好的体育锻炼活动的氛围;加大对体育公共健身器材的投入力度和场地设施的建设,合理规范现有体育场馆的开放和使用,为群众健身提供就近方便的健身场所;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规范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且加强对体育锻炼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其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1]江崇民等.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J].体育科学,2009(3).

  [2]刘青健.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