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RAYBET西宁市民中心冰球馆里,6岁的杨子喻正在教练的带领下学习花样滑冰,尽管旋转、跳跃的动作还很生涩,但却引来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围观。花样滑冰对于青海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项目,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冰上“萌娃”人们自然充满了好奇。
当然,这样的“萌娃”不止杨子喻一个,随着西宁市民中心冰球馆和冰壶馆的建成投入使用,西宁市喜欢冰上运动的孩子结束了滑“野冰”的生活,纷纷体验各类冰上项目,不但有专业的护具,还有教练悉心指导。曾经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玩转”的项目,正在悄悄走进千家万户。
正所谓竞技体育争奖牌,全民健身创品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青海全省体育系统深刻地意识到,要让老百姓“动起来”,难处不在投入多少,而在公共服务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去哪儿健身?”“怎么健身?”这是全民健身工作中最核心的问题。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足球场,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和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点,仅2019年就新增体质监测量4万人次,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率达100%。青海全省各类活动站点、俱乐部达到1.7万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2万名,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7.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1平方米,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的夜晚因为璀璨的灯火呈现另一番美景,却也因为舞动的人群显得格外生动活泼。漫步在傍晚西宁的街头,你会发现音乐、广场舞、各类体育运动成了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有亲切的交流,有开怀的大笑,有酣畅淋漓的比赛……运动的活力,“活”出了生活的态度,“活”出了日子的滋味。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底,青海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34.5%。
全民健身不仅有三五结伴的自娱自乐,还有赛事平台上的精诚合作。赛事搭台,全民参与,让更多的人感受赛事活动的丰富多彩,也让各项全民健身项目竞相迸发新活力。于是,全国锅庄舞大赛舞出了不同的奔放和豪迈,全国老年人太极流活动展示出了他们的精气神,西北五省区少数民族传统赛马邀请赛让马背艺术精彩绝伦,青海省直机关广播体操比赛展现了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
除此之外,青海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项目优势,立足自然生态、人文和民俗,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扎根在乡土中的赛事,这些赛事的影响力或许算不上很大,但它却有着枝繁叶茂的最好养分。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少地方也都通过办赛来提高知名度,增强凝聚力。把赛事做成品牌,成为人们的共识。
然而,怎样定义品牌赛事?青海体育选择了“并驾齐驱”。在这些基层赛事给出了另一种思路,另一个答案的同时,着力打造“一地一品、一会一品”赛事活动也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市州不断引进和培育新兴品牌赛事,西宁市的全国象棋冠军电视快棋赛、全国青年女子手球锦标赛、全国门球挑战赛,海东市的沿黄河马拉松赛,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国际飞行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八百流沙极限赛,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全国皮划艇邀请赛,黄南藏族自治州的黄河国际铁人三项邀请赛,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国际高原无人机挑战赛,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漂流世界杯赛等,已成为各地打造“一地一品”的拳头品牌。
其实,不论是基层赛事还是品牌赛事,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适合的就会被喜爱,就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全民健身活动不就是如此。
今年,面对疫情带来的考验,人们对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关联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有了更深的理解。当人们居家无法外出,无法像平时一样参加锻炼的时候,体育的灵活性表现出来了。
世界冠军喊你居家健身、“健康青海人、健身抗疫情”、居家有氧健身操……这些内容成为年初青海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在此期间,青海省体育局发起“全民健身,抗击疫情”线上健身活动,形成万人参与,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人次的规模。网络接力、居家健身成为了青海各族群众“战疫”新方式。
之后,随着体育场馆的陆续开放,小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要从“医已病”向“医未病”转变的思路更加深入人心。疫情带来的考验也带来了思考,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全民健康除了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之外,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个假期,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了球场,走进了跆拳道馆,走进了游泳馆,更多的家长坚定地选择了让孩子学会一项体育技能,在陪伴享体育带来的乐趣。
如今,健身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时尚”选择,无论是“平易近人”的广场舞、跑步、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还是有些“高冷”的击剑、搏击、棒球、冰球等项目,都有着大量青睐者。
今天,青海省第三届全民健身大会启动了。这又将是一个更高的全民舞台,这又将是一次更广的全民见证。
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民共享。这是一个完美的关联逻辑,正在青海大地上以更接地气,更聚人气的方式形成全民参与格局。“动起来”的人潮中,全民健身更彰显其“全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