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RAYBET你知道,我们这群产品狗,自己的产品做得一塌糊涂,靠指点他人的产品获得高潮。
根据IT桔子的报告,“按照国际通行研究的标准,当人均GDP达 到5000美元的时候,体育产业的发展会 呈现出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态势”,我国15年GDP4.66万元。从全球来看,体育产业平均占GDP2%,我国当前仅占0.7%。
美国是赛事IP和体育用品撬动行业,但是我国当前则是体育用品为主。不过赛事IP是“政策的红利,巨头的游戏”。创业公司一般集中正在大众“参与/体验”及“垂直社区”部分。
KEEP解决了“初级健身用户不知道怎么练、时间/金钱成本高、没有激励”的问题。
作为Passion4Profession和KEEP的用户,对比二者,就训练课程而言,课程模式类似,最大的差异点在于内容的精细度。KEEP将发力点、部位感受、容易产生的错误等都介绍的很详尽,确实更具指导性。
在数据方面,KEEP的总用户量(根据对外公布数据整理)和下载量(酷传上近1年的下载总量)都是典型的“S”型曲线。
整体来看,产品前后期好评、差评原因变化不大,而且用户评价与KEEP的产品定位十分吻合:
产品:推出“训练计划”,同时依旧不放弃“社交”,推出小组功能。阶段1采集到足够用户数据后,开始建立用户等级——同时也是激励制度。(看着更像社区了)
运营:内容运营为主。支持“话题”功能,主动创建话题引导用户发布动态,同时将精选内容更多元化的呈现到用户面前。
产品:尝试B2C电商变现;锁定跑步用户群开发功能——一方面扩展拉动用户增长,提升活跃,另一方面,也为变现奠定用户基础。
运营:产品定型之后,发力运营。a、品牌:品牌广告(视频、地铁等)、明星代言训练课程b、商业:接单品牌广告、电商运营c、内容:从1、2阶段的UGC内容+精选,变为PGC内容+UGC精选d、用户:结合内容、商业运营,进行线上、线下活动运营;结合功能运营,重点对跑步用户群进行拉新
得益于产品核心功能方向准确、打磨到位,KEEP基本靠用户口碑传播。
此外,结合有设计感的UI,获得了APP Store的推荐,助推了KEEP的传播。
KEEP团队早期在各类渠道靠发布健身类科普文章拉新。但是在“建立护城河”方面,内容不算是一个好的选择。
所以,从1.0版本KEEP就一直在试图做社交,但从结果来看,KEEP与其说是垂类社交产品,不如说是社区。其形态与微信、陌陌不同,更像是快手、Nice。KEEP严格控制用户的内容输入和呈现(特定功能只有高级用户可用、精选动态、举报机制等),倒是为精选UGC内容做了很好的积累。
3)如何变现?KEEP定位的是初级健身用户,符合当前客观情况,同时这部分用户的基数也是最大的。国外同类产品基本上都是“免费试用,付费解锁更多课程”的模式,而为了快速获得目标用户,“收费”显然不是个好选择。在核心产品无法直接前向变现的情况下,KEEP采取了如下变现方式:
试水期以品牌广告为主,在广告主的选择方面十分克制,未见用户负面反馈。
但广告不一定是个靠谱生意。5000万的用户来做广告生意,还是太少;更何况,日UV和PV都不见得高。KEEP 3.0 时期开始在APP里做PGC内容、拓展跑步人群,很可能源于对活跃的焦虑。如果想学Ins做广告,如何“如何大幅提升日UV和PV”是个绕不过去的命题。
可能会问,3.0之后不是看到了很多广告主吗?两个品牌互换通关文牒是一码事,做广告生意又是另一码事。
KEEP很可能只有两个选择,再拉一条“S”曲线,或者,探索出成熟的盈利模式。说到盈利模式,其实我们这些局外人能做的,也无非将现有的盈利模式理一理(摊手:
健身用户分为跟风型、功利型和维持型(参见我的CrossFit系列文章)。跟风型用户的核心诉求KEEP已经满足的不错了,那么功利型和维持型呢?
“优质”通过2方面来把控,一方面,KEEP做官方认证考试&培训——相对于其他私教认证的优势在于,用户认知和C端流量;另一方面则是用户评论。
不确定。第三方产品方面,做海外产品代理其实不算坏;自营方面,做个时尚运动品牌,然后再拓展品类。可穿戴设备当然要做,就是不知道商业化要多久。说起来,不知道游戏、健身和智能硬件的结合有没有的玩?
大众点评简直抢钱,健身房倒真是有需求。但KEEP当然不会做垂类大众点评,如果是小团课、工作室,用户线验后,就很难回线上了,KEEP当然不愿意将流量导出啦——除非导出到自己的线)企业服务
彩蛋是啥,留言告诉我啊写作感受:就这破文章,写了两晚上,然后还写成这样,感觉这两晚上白活了。我要封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