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RAYBET这句提醒并没有改变安琪的想法,她很快就卸载了Keep,下一个下载Keep的契机也许会是朋友的健身分享,亦或是扣不上的衬衫扣子。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Keep并不是一个必需的软件。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火热激情一度激活了安琪的运动基因,但自律意味着即时承受痛苦,延迟享受满足,让像安琪一样的健身小白们感到痛苦,线上健身的放弃成本实在太低,“XX天未使用”的标识总是提醒着他们放弃运动,卸载这款应用。
重度沉迷健身的人群会是Keep的目标人群吗?Keep的数据激励对于健身爱好者小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功能,但keep的其他功能和产品并未吸引他的关注,尽管算得上是Keep的重度用户,他认为自己的健身成果主要依靠自律和线下健身房打卡,与Keep的关联不大。小唐的经历也反映出线上健身重度用户流向设备和教练更加专业、交互性更强的线下的趋势。
两头都不讨好的Keep走在了关键岔口,2月25日,Keep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互联网健身第一股”。招股书中展现的Keep凭借近4000万月活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在三年间亏损了数十亿。
Keep为鼓励用户坚持健身做了哪些努力?作为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Keep的护城河在哪?巨额亏损的背后是高涨的营销成本,而这笔钱花得有意义吗?
Keep将「让世界动起来」作为使命,最难撬动的其实是Keep的用户。Keep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用户月均锻炼次数是4.1次,对标美国已经上市的Peloton,这个数字是17次。
2017年3月,当库克第一次来到Keep总部拜访时,他问CEO王宁:你怎么鼓励用户坚持运动?王宁给出的回答是时间约束和App激励等产品策略。同为健身品牌,同样通过APP 向用户提供付费健身课程,Peloton主营业务为销售家庭健身器材,并基于健身器材提供线上内容,即便考虑到两者的会员规模差,Peloton高达92%的12个月用户留存率还是印证了一件事:单纯卖课很难让用户实现自律。
显然,Keep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于Keep的忠实用户来说,曾经简约克制的keep变“重”了:从2个tab不断分裂,密密麻麻的内容推送让运动这件事显得并不“简单”。keep想要开拓多元业务场景、带来更多商业转化,而用户得到的却是更差的用户体验。
这并不能怪Keep的用户不解风情:2015 年Keep刚上线时,创始人王宁曾将Keep和Google作比较,希望当人们运动时,想到的是「Keep 一下」,第一批被Keep吸引的用户正是为Keep简约的设计、免费且系统化的课程吸引而来,谁能想到曾经免费好用的工具有一天会变着法想让他们掏钱?
Keep崛起于缺少竞品、国内健身意识逐渐觉醒时,让其专心布局商业化的底气也来源于其积累的庞大用户群体,如果没有其他选择,用户或许会逐渐养成使用习惯、由内容消费用户转化成「Keep 牌健身用品」消费者,为Keep实现商业变现。
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健身房锐减,同时线上健身需求爆发,健身这块蛋糕被意想不到的竞争对手盯上了。B 站、抖音、小红书、快手等 UGC 视频平台加大健身频道的投入,大量免费、优质的健身内容迅速获得百万级流量,涌现出一批健身大 V,比如帕梅拉、周六野等,分走了 Keep 的流量。
Keep的健身内容是否足以成为Keep的护城河?早期Keep的成功离不开抛弃跑步、骑行等传统运动模式、开发大量有氧健身课程的差异化路线,如今,这个成功经验也被其他平台复刻,尽管Keep也邀请了韩小四、帕梅拉合作开发了多个健身课程,但Keep的课程对于用户来说,已经不再是唯一选择。
和B 站、抖音、小红书、快手等竞争对手相比,Keep吃亏在社区氛围,以社区属性鲜明的B站为例,B站的用户以他们独特的语言体系为并非专业健身平台的B站找到一套“如何坚持运动”的答案。
借助抖音的双向互动直播模式,刘畊宏夫妇让连线粉丝实现沉浸式健身,满足了粉丝下班后健身跟练的需求,一周涨粉超150万。
对比之下,Keep的社区极度缺乏优质内容,推荐给用户的大部分是上个月乃至去年的健身打卡记录,对于分享健身打卡的用户来说,分享行为带给他们的价值感没有那么强,对于刚开始运动的新用户来说,刷到这些内容也很难起到鼓励运动和分享的作用。
Keep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它的课程非常丰富,总的来说,录播课内容分为三类,一为平台原创的PGC内容;二为平台达人提供的PUGC;三为人工智能生成的AIGC训练计划。用户可以根据运动难度、运动部位、时长、器械、动作特点等选项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针对线上课程互动性不强的缺陷,Keep推出精品直播课程,以音乐、趣味游戏和抽奖环节调动用户的积极性,目前已实现全天覆盖,从早8点到晚22点随时满足用户不同时段的运动需求。
Keep订阅会员涉及的独家健身课程、直播课、个性化健身训练计划等定制化权益也体现出Keep想要通过精品内容给用户留下的印象:在Keep,用户能够通过专业且系统化的课程实现健身目标。
但尚未养成坚持运动习惯的用户愿意为Keep付费吗?有着迫切商业化变现压力的Keep选择用超额的营销费用验证这个答案。
根据招股书,2021年前三季度Keep经调整净亏损为6.96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尚仅为1555万元,同比大幅扩大约4380%。Keep的解释是策略性地增加了在流量获取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支出,以进一步获取、激活及挽留用户。
烧钱的营销覆盖了方方面面:和各大社交平台头部KOL合作、官宣易烊千玺成为 Keep 品牌代言人、与多家品牌展开跨界营销等。然而Keep 的平均月活在 2021 年增长不到 500 万,这个数字在2020年则是800万。和大幅减少营销开支的 2020 年相比,2021年Keep的用户增长还是放缓了许多。
不管多少,营销带来的流量是实打实的,涌入的流量带给了Keep哪些价值?如果流量不能带来转化,Keep沉淀的数据终究只是好看的数据。
Keep正在布局,根据招股书,Keep已形成线上健身内容+智能健身设备+配套运动产品的闭环商业模式,这也被视为Keep突围的关键。
这一商业模式自然建立在用户的基础上。Keep不缺用户,但用户为Keep付费的意愿始终不强,与对标的Peloton相比,Keep的订阅用户在2021年达到328万,比Peloton高出18.4%,但Peloton2021年前三季度总收入为30.04 亿美元(约合191亿元),是Keep 同期的16倍以上。
从Keep的营收支柱中自然能发现不少问题:Keep自有品牌的产品毛利率低于同品类的其他品牌,一直没有自建供应链的Keep缺乏议价权,也没有明显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订阅用户虽然高速增长,但在大力推广联合会员产品的背景下,也让人难以判定Keep订阅会员对用户的吸引力;随着Keep再推线下健身,Keepland正在以价格优势挑战着超级猩猩、乐刻等竞争对手,胜负难以定论。
比起营销推广,或许Keep更需要重新思考“怎么鼓励用户坚持运动”。夏天即将来临,看完这篇文章,你会选择卸载Keep还是再让自己“自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