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RAYBET健身APP Keep妥妥把自己搞成了像泡泡玛特一样的时尚潮品店!只不过,泡泡玛特卖的是以MOLLY为代表的潮玩,Keep卖的是五颜六色的奖牌。
不知从何时起,社交平台晒的不再局限于网红奶茶、网红餐厅,而是运动平台Keep家的运动奖牌。大耳狗、海绵宝宝、三丽鸥甜心派对、心动少女-Hellokitty......
关于这些奖牌,网上流传了不少不明真假的“佳话”。有人说,Keep靠奖牌卖了5亿;有人说这些奖牌成了新型的社交物种;更有人说,Keep奖牌成了小年轻表达爱的方式。
为了尽快实现盈利,作为一个教人奋进、努力运动的APP,越来越有网红潮玩的气质。
2015年,拿着3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的王宁搞出了第一版Keep!彼时,王宁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我们就把内容和产品做得足够好”,即一个纯粹的工具型产品,最初的受众用户瞄准的是,有意愿健身但缺乏知识的小白人群。
没想到用户积累速度挺快,同年6月,MAU迅速突破100万。2021年,公司MAU达到4000万。
2016年,完成B轮融资的Keep开启了商业化尝试,从一个纯粹的,从精神上催人自律的线上运动APP逐渐演变成一个以卖健身运动课程+智能健身设备+配套运动产品的生态圈。
围绕着运动,可以说Keep的生态圈涵盖了运动达人几乎整个生命周期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运动需要服饰,来APP上买;运动需要器材,APP上也有;运动需要补充蛋白质,APP上都准备好了。
早在2018年,Keep创始人王宁在一次采访中表示,“Keep在我心里就不是什么健身应用,其实就是一个生活方式品牌。”
这话既是这几年王宁在商业摸爬滚打后得出的真实结论,也是符合VC口味的一个战略转变。毕竟,做一个逆人性的生意很难挣钱,只是做一个有情怀的、催人奋进的运动APP更难盈利,卖货或许是实现盈利的“唯一”路径。
2021年,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Keep完成3.6亿美元的F轮融资,这也是过往融资中金额最高的一轮,分别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高瓴资本跟投,GGV纪源资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等公司进行追投。
资本的规划蓝图如今看来依然不能算是成功。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尽管Keep拥有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用户群,但付费转化方面并不算理想。从Keep 2022年的招股书中看出,它至今依然没有什么盈利能力。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7.35亿元、22.44亿元、29.08亿元,短短三年就亏了58亿元。直到2022年一季度,Keep的亏损才收窄至1.55亿元。公司的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从最初的赴美转为赴港,如今赴港又没了下文。
业务细分方向上,靠办活动拉动付费用户转化的模式存在难度,跟其它电商相比,瑜伽服等品类也并没有形成强烈的差异化。上淘宝随便一搜就能跳出来大把卖瑜伽服的网店,请问消费者为何一定要在Keep上买?
尽管网上关于“Keep靠奖牌赚了5个亿”的说法无从考证,多半表述过于夸大其词。但不可否认,Keep奖牌的意外出圈,对于还没摸索出盈利模式的它来说,也算是个意外惊喜。
不过,Keep奖牌并不像盲盒那样花钱就能买,而是需要完成运动打卡,或者参加Keep的各种挑战赛。
在缴纳19、39和50元不等的报名费,并完成3公里、5公里、8公里、10公里等跑步项目后,才能获得心心念念的奖牌。
对于用户来说,面对这么可爱的奖牌真的很难不心动,运动不是最重要的,收集Keep奖牌才是正事。
从这方面来说,Keep是懂客户的,逆着人性的生意不好做,萌系周边更加惹人怜爱,Keep的奖牌越来越像饰品。
从人群画像来看,根据keep发布的数据,女性用户占比58.5%,30岁以下用户占比76%。面对萌系物品,年轻女孩很容易破防。
对于Keep而言,谁来跑步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奖牌的流量和话题性在,就相当于省了一笔营销费。
问题是,奖牌的诱惑力真的能战胜人性的惰性,并且最终带来付费用户的转化和延续吗?
对于聪明的消费者来说,为了收集奖牌,有的爱好者选择请朋友或者情侣“代跑”,有的爱好者选择在咸鱼上直接买,某些第一批Keep奖牌收藏者已“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