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RAYBET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密切联系群众、汇集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平台。为有效加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畅通代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浦东积极探索建设具有特色的人大代表联络点,把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成服务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塘北村位于书院镇最南端,有驻点镇人大代表6名。其中,刘芹弟代表是全国劳动模范,退休前曾担任塘北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在村民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刘芹弟劳模工作室”不仅是村里的一块牌子,更为全村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助力。
塘北村巧借载体,在“刘芹弟劳模工作室”设立下沉点,倾听百姓的呼声与需求。通过这一下沉点,塘北村百姓多项呼声得到了关注解决。村里修建了三处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让村民有了休闲的好去处;今年将打造一条村级景观河道,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塘北村还树立女性“领头雁”下沉点,画好文旅致富“同心圆”。塘北村地理位置毗邻南汇新城,临港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着强劲的辐射效应,民宿产业前景广阔。村民们纷纷向人大代表提议开发民宿经济,塘北村村民、镇人大代表宋林芳收到这些建议后,向村委会反映并商议如何借助临港开发的“东风”,做好民宿产业。村里结合妇联打造女性“领头雁”标兵工作,由宋林芳带头在自家开发“塘北人家”文旅示范点,集住宿、餐饮、团建为一体,同时带动周边11户村民打造民宿并成功注册,使塘北村在文旅致富上成功迈开了第一步。
在塘北村,还有一个“大佬倌”调解工作室,之所以称为“大佬倌”,是为了拉近百姓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解决问题。塘北村根据下沉式“零”距离工作法,将“大佬倌”调解室也设为人大代表联系点的下沉点,专门安排两名代表常态化驻“点”接待,帮助解决邻里纠纷,收集民情民意民需。
作为百姓需求的延伸点,代表下沉服务成效同样明显:村里增加了12处健身点;建立了由25人组成的网格管理小分队,助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升了家门口服务中心水电费代收、卫生室代配药等便民服务,为老年人办事提供了便利。村民们都说,“有问题找代表,找对了!”
据了解,近两年,塘北村人大代表联系点共收集各类问题与诉求100余件,做到了收集民情民意方式新、办法灵,对问题既听取又反馈,不往“口袋”装、不往“抽屉”藏,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扭腰器、平步机、太极推盘……在祝桥镇邓三村五5组的民宅围墙外安装了一排社区健身器械,方便一墙之隔的村民随时都能来此放松活动。从之前健身广场离家远,到如今实现家门口的健身“自由”,其中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努力和“红色议站”的桥梁作用。
此前,祝桥镇邓三村的1组、5组、8组的村民向人大代表王海清反映,村里现有的健身广场离自己住处有一定距离,且茶余饭后的高峰时间,还会出现“抢着用”的现象。
邓三村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同志的诞生地。近年来,邓三村不断探索搭建有效平台,以“家门口”服务延伸点为载体、“红色管家”志愿者为参与者,成立“红色议站”,以“家门口”服务延伸点作为接待群众的固定场所,让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打通倾听民意“最后一米”。
记录下选民的建议后,王海清开始积极推进村队组健身点建设。通过走访数个村民小组的“红色议站”,召集各位党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意见征询会,针对各队组增设健身点、绿化景观的问题,征询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方征询,队组的村民骨干们都表示,同意打造队组健身点,并且希望村委会尽快推进。
王海清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邓三村村委会,在她的提议下,村委会开始规划相关建设项目。在初步选定了一批合理的建设点位后,王海清数次带领村委会工作人员实地察看,推进建设进度;同时走访村民,听取村民对于健身点器材种类、分布、数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而再反馈给村委会及施工单位。
健身点的建设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村民5组健身点的位置原先是村民吴金华阿姨和其他村民的自留地。在村委会和吴阿姨沟通后,她最终决定把这块自留地转让给集体使用。“为大家提供活动场地是大事 ,自己种几颗小菜是小事”,吴阿姨说。
如今,3个队组健身点已悉数完工,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健身锻炼。据了解,现邓三村共十二个组,每个组都有了邻近的活动场所。健身点建成后,王海清通过“红色议站”回访,将意见办理情况反馈给选民。
如今,“红色议站”接待机制已形成闭环,每月设有固定的代表接待日,区、镇人大代表到议站了解和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能给予当场解决的及时进行答复;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之后带回去形成备案,向问题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反馈,密切关注相关工作的具体进展。在问题解决后及时回访选民,听取他们对问题解决的意见建议。同时,将接待事项、活动内容、反馈意见等信息在邓三村人大代表联络点定期公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